代表委員問診樓市
今年以來,伴隨著一道道“限購令”的發(fā)出,部分熱點城市房租上漲的趨勢繼續(xù)放大,有觀點認為我國樓市在未離開“高房價時代”的同時,又在跑步進入“高房租時代”。昨日住建部舉行發(fā)布會,稱應將租金調控納入房價調控。
住建部:租金調控應該是房價調控的一部分
近幾年,我國房價一路上揚,近,租金也有了上漲趨勢。昨日,代表委員為我國樓市做了番“診斷”。
診斷一:重點城市房價仍將上行
隨著我國城鎮(zhèn)化步伐不斷加快,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,越來越多的小城市人口涌入大城市,無論是買是租,都對住房提出了要求,這是通常所說的剛性需求,它無疑讓房價和房租的上漲有了內在動力。
全國政協(xié)委員賈康說,從我國的情況來看,重點城市城區(qū)的房價總體還是會向上走的,因為還是會有很多購買者去搶著購買城區(qū)的不動產,而這些不動產又相對有限。
診斷二:“限購令”治標難治本
一些代表委員指出,“限購令”在短期內可以對房價起到剎車作用,但是治標之策,治本之策是增加供給,這個供給包括土地,包括保障性住房等。
“無論是房價漲還是房租漲,都說明一個事實,住房的供需仍不平衡,需求仍然大于供給,要穩(wěn)定房價,長期來看,需要加大供給,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、經濟適用房、廉租房等,同時改變地方土地財政局面。當然,還包括規(guī)范市場秩序。”全國人大代表艾洪德說。
診斷三:保障房也需有保障
一些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認為,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要想真正“讓更多百姓的安居夢想變成現實”,還需要在資金、土地、工程質量等方面有保障。“保障房主要還是靠地方,國家早已規(guī)定地方將土地出讓金的10%用于保障房建設,但落實不理想。建議把土地出讓金與保障房建設‘打捆’,這才能解決大問題。”全國政協(xié)委員周嵐認為。 (新華)
住建部:年內將建1000萬套保障類住房,其中公租房近220萬套。
“公積金可部分拿來建公租房”
據新華社電 全國人大代表、海南省副省長、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,國家今年將重點發(fā)展公共租賃房,當前公租房建設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。他建議,在滿足職工提取和個人貸款前提下,每年將全國住房公積金歸集余額的一定比例投資建設公共租賃住房。
姜斯憲認為,住房公積金資金規(guī)模較大,且資金來源穩(wěn)定,投資建設公共租賃房的潛力很大。他說,截至2010年底,全國住房公積金歸集總額3.15萬億元,歸集余額1.94萬億元。預計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歸集總額7.21萬億元,歸集余額4.01萬億元,可在優(yōu)先滿足職工提取和個人貸款的前提下,將住房公積金歸集余額的15%部分用于投資建設公共租賃住房。“需要指出的是,全國住房公積金貸款率為60%,拿出歸集余額的15%部分用于公共租賃住房建設,總體上不會影響職工提取和貸款需求。”
代表委員
熱議房市
政協(xié)委員于煉:
將保障房建設產業(yè)化
住房問題不能忽略三個需求:一是人民群眾基本居住需求;二是人們對住房的改善和提高的需求;三是人們對住房的投資需求。“一方面我們不能以犧牲房地產產業(yè)為代價,去禁止和限制二種、三種需求;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不顧及民生的急迫性,或優(yōu)先或重點考慮二種需求和三種需求。”
于煉認為,保障房屬于民生問題,房地產屬于經濟問題,有經濟發(fā)展了,保證、改善民生才能落到實處。于煉建議把房地產產業(yè)和保障房產業(yè)作為兩個不同的產業(yè)分別打造。
人大代表宋心仿:
限購令“凍結”需求
“‘限購令’是通過抑制消費者需求,從而控制房價,這種‘凍結’需求的方式短期內對抑制房價的作用可能非常直接,但是從長期看,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并不會因為‘限購令’而發(fā)生改變,必須從供給上、產業(yè)鏈上建立調控的長效機制。”
政協(xié)委員盧步東:
政府大量賣地是在透支城市未來的繁榮
“土地是資源,總有賣完的時候。一些地方政府為獲得巨額預算外財政收入,不斷抬高地價,大量賣地,是‘寅吃卯糧’行為,會透支城市未來的繁榮,這種做法不可持續(xù)。”
政協(xié)委員張懿宸:
土地財政必須終結
“房價為什么能節(jié)節(jié)上漲,是因為背后有地方政府賣地的沖動,正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導致近年來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,土地財政必須終結。”對比相關數據可以發(fā)現,近年來,各地土地出讓收入增長情況與房價上漲情況高度吻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