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,該鎮(zhèn)一村民舒某(化名)身體患病,家庭十分困難。見此情景,夏某承諾等到舒某女兒讀書報名時,以企業(yè)名義給予一定資助,但并沒有說資助多少錢。
今年8月,秋季開學之前,夏某及時將資助的1500元錢交到舒某手中,舒某也欣然接受。沒想過了幾天,舒某突然找上門來,稱當初說好3000元,怎么給了一半,還怒氣沖沖地將辦公室桌椅砸壞。
事發(fā)之后,夏某報警,公安機關對涉嫌故意損毀財物的舒某依法予以行政拘留。
事后,夏某訴苦稱,企業(yè)是一種無償資助行為,況且當初并沒說具體資助多少錢,舒某的行為讓人很傷心。周邊居民也對朱某紛紛予以指責。
編后:以怨報德不應該
世界名著《悲慘世界》描寫了男主人翁冉阿讓出獄后,無處安身時,好心的神父收留了他,冉阿讓呢,卻偷了神父的銀燭臺。這篇報道中的好心人夏先生如同慈悲的神父,做了好事,不沒有得到對方應有的感激,反而遭來怨恨,稱錢給少了。其實,捐助是一種愛心的表達,一份溫暖的關懷,目的是盡己之能幫他人渡過難關,何況夏先生并沒有承諾給多少錢。對方的行為既丟了自己形象,又傷了捐助人的心,實在是以怨報德,太不應該!(記者阿菊 通訊員左文)